“天乐”、“悠然”,也许很多人会想到享福,在物质组成的世界中寻找虚无缥缈的成功,恰恰是如此,许多人会忘却精神上的充实和满足。精神的故乡才能真正存在“天乐”和“悠然”,才有能给予我们力量的活力源泉。
王安石曾写《浪淘沙令》,其中起句“伊吕两衰翁,历遍穷通”从穷、通两个方面落笔,写伊尹、吕尚前后遭际的变化。伊尹、吕尚原是钓翁和耕佣,最后却在谈笑中助其主得天下,万世千载,无人与之争锋。王安石认为他们偶遇明君从而使其能有机会一展才智,否则只是和常人一般成为历史尘埃,无人问津罢了。伊、吕二人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,他们都是先穷而后通,度过了困窘之后才遇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的。在“先穷”的过程中,他们并不沉沦,而是自享天乐,悠然等待明主,才有了“后通”。正是这种经历给了王安石精神上的力量,增强了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。我们也应如此,若是金子总会发光,即使怀才不遇也要秉持着悠然的心态面对生活。
《千秋岁引•秋景》也为王安石所作,上片以写景为主,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,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。下片即景抒怀,说的是:无奈名缰利锁,缚人手脚;世情俗态,耽搁了自己的生活。秋色、秋景入手写景抒情,情景交融,王安石以诗的形式描绘了他丝缕不绝的愁绪。作为一代风云人物的政治家,王安石也并未摆脱旧时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: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两者中间徘徊。他一面以雄才大略、执拗果断著称于史册;另一面,激烈的政治漩涡中也时时泛起激流勇退、功名误身的感慨。这也给我们传达了平和心态的重要性,不断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悠然与天乐,如东晋的陶渊明的“衣沾不足惜,但使愿无为”;春秋战国的颜回一样“一箪食,一瓢饮,居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”这些都是典范,只有真正做到如此,不徘徊才能真正得到天乐,才能真正善其身,善天下。
孟子曾谓宋勾践曰:“士穷不失义,达不离道。穷不失义,故士得己焉;达不离道,故民不失望焉。古之人,得志,泽加于民;不得志,修身见于世。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”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谨守的信条.以自我完善为基础,通过治理家庭,最终到平定天下,可以说是数千年来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.然而成功的时候少,失望的时候多,于是孟子说: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。这积极而达观的态度弥补无法完善的孤高理想,成为千年来儒家的信条。穷达是身外事,当穷困不得志时,以独善其身的清高安抚失落的心,飞黄腾达时,又以兼善天下的豪情警戒自己。这就是儒家经典告诉我们的,只有正确对待才能使精神充实,达到“天乐”和“悠然”的境界。
于己身也,则也有所体会。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不如意的事发生,从前的我是个脾气焦躁又不顾他人感受的不懂事的孩子,即使现在还是,面对这些总会发脾气,心境总是不平和,认为焦躁就能解决问题似的,为此我也吃了不少苦头。而今我已知道平静处理,学会去冷静,努力做到“胜不骄,败不馁”,不受周遭的环境所影响,某个时刻转身就会发现原来“悠然”如此有意义,能够完善自己,虽做不到圣人那般,但也是受益匪浅的。
人们或许会误解“天乐”和“悠然”的真正内涵,但是对我们的成长非常有益,如花一样绽放,如风一样送去清凉,吹拂我们内心渺小而又忧伤的坎。
【点评】
作者开始分析了王安石的词作材料,指出,伊尹与吕望在“先穷”的过程中,并不沉沦,而是自享天乐,悠然等待明主,才有了“后通”。进而结合孟子与庄子的话,体悟经典的智慧,发掘其精神,指出虽然穷达受着时机命运等偶然因素影响,但是“天乐”的圣贤境界却应该是人们追求的精神家乡与力量源泉,可谓立意高妙,自在脱俗。
文章主旨鲜明,首尾照应,语言清新细腻,说理引典流畅恰当,自我感悟真挚动人,段落结构章法甚美,材料评述能重新展现其文学意境,引人入胜,较为难得。
■ 范文二
笑谈•穷达
夏青
似蒙尘之剑穿越千年长河,那个踌躇满志的少年破空而来。
“不畏浮云遮望眼,自缘身在最高层。”那一年,年仅30的王安石走上千年来无数仕人踏过的路,成为政坛上冉冉升起的明星。初步宦海的他,殊不知红尘百态。这不禁使人想起萧伯纳的一句话,“人生有两出悲剧,一是万念俱灰,另一是踌躇满志。”可惜时光不会重来,无论跨越多少年岁,王安石还是王安石,那个有着凌云壮志,一去不回头的少年。如今想来,世事沉浮,也不过一句未了而已。
“无奈被些名利缚!无奈被它情耽阁!可惜风流总闲却!”多么令人无可奈何啊!我竟然被这样微不足道的小名小利所束缚;多么令人无可奈何啊!我竟然被难以割舍的私情所耽搁;多么令人可惜啊!那些风流韵事都被我丢到一边了。这时候的王安石,陷入无尽的迷惘,变法的失败让他看不清前方究竟是怎样的归途。我不知他究竟是经历了怎样的风雨,才叹出如此截然不同于《桂枝香》《浪淘沙令》的字句,字字如血,句句揪心,不无悲戚!从他的一生客观的来看,不过是文人政客,兴亡成败,“是非成败转头空”,走的出来是极好的,走不出来恐怕要穷极一生来怅惘了!若转念想,孟子曾评价孔子,“可以仕则仕,可以止则止。”真是不无道理的。
我所崇拜和敬仰的一类人:热爱生活,忠于责任。多少人回望过去憧憬未来,叹今世不古。而我始终觉得,我们没有权利决定或者否定这个时代,“这是最好的时代,这是最坏的时代……说它好,是最高级的,说它不好,也是最高级的。”在尔虞我诈的世风面前,杨慎把自己放在了最孤傲又最谦卑的位置。 说起杨慎不免想到《临江仙》:“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是非成败转头空。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月春风。一壶浊酒喜相逢。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” 滚滚的长江向东流,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。不管是与非,还是成与败,到最后都是一场空。当年的青山依然在,太阳也依然朝生夕落。江边那白发隐士,早已看惯了岁月革新。和老友痛快地畅饮一杯酒,古往今来多少事,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。他是孤傲的,拥有过人才华的他本可以在仕途飞黄腾达,但他生性不畏权势,为人耿直,在官场里这本身就是一种“叛逆”,尽管唯有这种叛逆,才能支撑起时代的柱梁。在被贬途中,他感慨曾经的雄心壮志,也恨自己没有让这个社会因为他变得有一点不一样。他也是谦卑的,杨慎在放逐期间,仍然关心人民疾苦,不忘国事。他,逆流而上,不肯向邪恶势力屈服,坚守着不卑不亢的执念。晚年的他亦能临江而叹,“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”在他有能力的时候,他倾尽所有为人民献出微薄之力,放逐后仍把握高洁志气笑看浮生,好一个都付笑谈中,慷慨,悲壮,可为什么细细想来,又有那么多的无奈和痛楚!
如果谈起杨慎,一句话足矣: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独善天下。不得志的时候就要守住自己的道德修养,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。这样豁达的心境哪里是一般人能有的呢! 机遇本是不可求的,旨在世界需要我的时候,我会毫不保留的献出自己。不过是红尘一线,何必让自己踏入深渊。再回头想到王安石,那令他一生都摆脱不了的枷锁,也不过化在笑谈中罢。善其身而济天下,何惧穷达?
历史已经成为历史,谁也无法评价究竟是时代创造了英雄,还是英雄筑就了时代。像王安石、杨慎这等人,也算是青史留名,恐怕还能活在他们所编织的理想的世界里了。
【点评】
本文立意高远,全文以材料中孟子的话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独善天下”贯穿内核,以材料中王安石的事迹,并重书明代杨慎的故事,超然地审视这世间的造化,提出“善其身而济天下,何惧穷达”的中心思想。全文结构紧凑,文字优美,洒脱而含蓄,细腻且奔放。材料运用得当,引典得心应手,结尾颇有玄奇色彩,是一篇难得的美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