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国学文选 > 正文

【微课堂】送杜少府之任蜀州

管理员 | 2017-3-1 11:10:29

释题
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。“少府”,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。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,王勃在长安相送,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。
 
 
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,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。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”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,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、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。
 
本诗题目也写作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川》,原因是《旧唐书·地理志四》:“蜀州,垂拱二年分益州四县置”。“垂拱二年”即公元686年,离王勃去世已有11年。因此,此题目应是王勃所写,而蜀州之讹应是后人误传。
 
作者简介
 
王勃(约650年——约676年),字子安,汉族,唐代诗人。古绛州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,出身儒学世家,与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并称为“初唐四杰”,王勃为四杰之首。
 
据《旧唐书》记载,他六岁即能写文章,文笔流畅,被赞为“神童”。九岁时,读颜师古注《汉书》,作《指瑕》十卷以纠正其错。十六岁时,应幽素科试及第,授职朝散郎。因做《斗鸡檄》被赶出沛王府。之后,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,创作了大量诗文。返回长安后,求补得虢州参军。在参军任上,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。唐高宗上元三年(676年)八月,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,不幸渡海溺水,惊悸而死。
 
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,代表作品有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,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,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,堪称一时之最。代表作品有《滕王阁序》等。
附1:
《斗鸡檄》当时京城里贵族圈里流行起斗鸡,贵族们纷纷豢养斗鸡,以斗鸡为乐,沛王李贤和后来成为皇帝的英王李显也加入了养鸡的行列,两人还约好来一场面对面的斗鸡大赛。为了以壮鸡威,沛王李贤让王勃写一篇檄文,别人打仗有檄文,咱们斗鸡也得有檄文。檄文有幸同时又不幸被高宗李治看到了,李治的鼻子差点被气歪了!李治愤怒地说道:“据此是交构之渐”。李治的意思是说,王勃写这篇檄文会让皇子们彼此之间产生矛盾,王勃本身作为王府修撰不去维护皇子们的和谐,反而写这种玩意破坏和谐!
 
附2:
《滕王阁序》中的名句: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
 
送别诗
 
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,通信极不发达,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,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。离别之际,人们往往设酒饯别,折柳相送,有时还要吟诗话别,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。
 
诗歌题目通常以“赠、别、送”等字眼。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、亲人之别、友人之别,也有写同僚之别,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。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。其艺术特点,有的格调豪放旷达,有的委婉含蓄,有的词浅情深。
查找:《送元二使安西》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等送别诗,并理解诗歌中作者抒发的情感。
 
初读诗歌,熟读成诵
 
一读,圈画自己弄不准的字音和弄不准的词句。
二读,结合课下注释,读清字的读音、诗句的节拍及重音。
三读,这是五言诗,朗读时按二/三结构。语调、语气、节奏要好好体悟。
 
带着问题读诗,理解诗歌内容
 
思考1:本诗为送别之诗,但第一二句并没有直接写出送别,却写了景。请思考一二两句写了哪些景物,特点是什么?
 
城阙  三秦  风烟  五津
一近一远 一明一暗 对比强烈 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真实的送别画面。
“风烟”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,上任路途的艰险。“望”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。
诗人与好友杜少府站在长安城下,抬头看看长安城,再张望一下蜀州的方向,举目千里,无限依依,那送别的情意就自在其中了。
 
思考2:在送别中,因两者有着共同的身份,故作者与杜少府在情感上有着深深的共鸣。但这首诗乐观开朗,没有一般送别诗所有的缠绵和悱恻。请结合后四句进行分析。
 
颈联蕴含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的哲理,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的,既是永恒的,也是无所不在的。这一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的不朽名句。
最后两句也写到了不要像男女那样临别前哭哭啼啼。
一洗往昔送别中悲苦缠绵之态,字里行间体现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、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,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。
作者 | 宋永健
来源 | 第八期共读国学经典初中组微课堂

电话:010-84097195 地址: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南路14号院首科大厦A座22层 版权所有 ©中华之星传统文化教育发展中心 京ICP备19003871号-3 技术支持:北京优兔帮文化科技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