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国学文选 > 正文

长安米贵居不易

管理员 | 2017-3-1 11:23:12

唐德宗贞元三年(787),长安城里一个夏日宁静的午后,年轻的白居易带着自己的诗作,到著作佐郎顾况的家里行卷。正赶上这天顾况心情不错,于是他让看门的老门公把那个年轻人领了进来。
 
所谓行卷,是唐代独有的一种风俗。因为当时的进士考试,改卷子的时候,是不匿名的,所以考官个人的好恶,决定了卷子能否取中。因此,来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的各地的读书人,为了给考官留下一个好印象,在到了长安后,都纷纷将自己平时的作品,抄写成一个卷子,一份份地送去给人看。行卷的对象,一是豪门巨族,二是在诗坛上有名望的那些前辈诗人们。如果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,考中的机会就会很大。
 
顾况的情况属于第二种,他任著作佐郎,隶属著作局,品级不过是个从六品上,职责是替朝廷起草各种碑文、祭文,可以说是无权无势的闲官。但是,他是当朝著名的诗人,所以,找到顾况门上行卷的人,也不在少数。
 
可是,这些读书人送来的诗文,大部分是非常平庸的作品,让顾况看得直皱眉头。所以,遇到他心情不好的时候,他就会让门公去回绝那些前来行卷的人。
 
今天,就算这个年轻人运气好吧!
 
很快,老门公就带进来一个年轻人,他向顾况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。
 
顾况打量了这个年轻人一番,只见他不过十六七岁的年纪,有一双极明亮的眼睛。他身上穿着葛布夏袍,身姿挺拔,像一棵小小的松树。他的神色,既恭敬,又不显得谦卑;既自信,又不显得傲慢。
 
顾况在心里点了点头。回了礼后,二人分宾主坐下。边上的小僮为年轻的客人端上茶。
 
顾况开口问了年轻客人的姓名。
 
“晚生白居易,新郑人。”年轻客人声音清亮。
 
边上的小僮向顾况递上了客人送来的卷子。
 
顾况边解卷子上的捆绳边打量,卷子用的是细麻纸,卷轴用的是清漆梨木,倒是既不寒碜又不奢华,就像写这卷子的主人一样。他打开卷子,先看了看卷首写的籍贯、姓名和家世,笑道:“原来你叫白……居易?只是这长安城里,物价昂贵,米贵得像珍珠,柴火贵得像桂皮,要居,可不容易啊。”
 
白居易听着顾况的玩笑,只是含笑,安静地坐在那里。
 
顾况展开了卷子,开始读着白居易的诗文,他脸上原本略带讥讽的笑容,渐渐褪去了。后来,他坐直了身子,认真地读着那些诗句。
 
他先读了几首诗,便感觉这个年轻人诗写得很好,于是,他不由得读出了声。
 
 
顾况继续读下去:“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———这首是应考的诗作吗?”
 
白居易答了一声“是”。
 
唐代的进士考试,考的题目是诗歌和赋,都是命题作文。诗歌的题目,前面都会加上“赋得”两个字,内容则以咏物诗为多。这个题目,就是借咏古原上的青草,来表达送别之意。
 
既要咏物咏得工细,又要在其中寄托送别的情感,这个题目,出得有点难。
 
这个年轻人会怎么样来安排构思呢?顾况很有兴趣地想。
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”
 
“离离”是茂密、茂盛的样子,这首诗的开头一句,倒是很平淡,只是说草原上的草很茂盛,把“离离”放在句子的开头,也强化了这种草原一望无际的感觉。
 
但从第二句开始,诗句就开始由平淡变得有力了,“一岁一枯荣”,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,岁岁循环,生生不已的规律。诗歌里表现的时间,一下子由眼前扩展到了永恒。
 
顾况继续读下去: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”
 
读过这两句,顾况惊叹着说道:“好!能有如此佳句,居在长安又有何难?”
 
顾况激动地将全诗大声地读了出来:“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”
 
顾况感慨地说道:“君为少年,能有如此诗才,何愁他日不名扬天下?”
 
后来,到了贞元十六年(800),白居易果然高中进士。而他的诗名,更是远扬天下,甚至传播到了海外的日本和朝鲜。
赋得古原草送别
白居易
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
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
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
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

电话:010-84097195 地址: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南路14号院首科大厦A座22层 版权所有 ©中华之星传统文化教育发展中心 京ICP备19003871号-3 技术支持:北京优兔帮文化科技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