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况边解卷子上的捆绳边打量,卷子用的是细麻纸,卷轴用的是清漆梨木,倒是既不寒碜又不奢华,就像写这卷子的主人一样。他打开卷子,先看了看卷首写的籍贯、姓名和家世,笑道:“原来你叫白……居易?只是这长安城里,物价昂贵,米贵得像珍珠,柴火贵得像桂皮,要居,可不容易啊。”
顾况继续读下去:“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———这首是应考的诗作吗?”
白居易答了一声“是”。
唐代的进士考试,考的题目是诗歌和赋,都是命题作文。诗歌的题目,前面都会加上“赋得”两个字,内容则以咏物诗为多。这个题目,就是借咏古原上的青草,来表达送别之意。
既要咏物咏得工细,又要在其中寄托送别的情感,这个题目,出得有点难。
这个年轻人会怎么样来安排构思呢?顾况很有兴趣地想。
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”
“离离”是茂密、茂盛的样子,这首诗的开头一句,倒是很平淡,只是说草原上的草很茂盛,把“离离”放在句子的开头,也强化了这种草原一望无际的感觉。
但从第二句开始,诗句就开始由平淡变得有力了,“一岁一枯荣”,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,岁岁循环,生生不已的规律。诗歌里表现的时间,一下子由眼前扩展到了永恒。
顾况继续读下去: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”
读过这两句,顾况惊叹着说道:“好!能有如此佳句,居在长安又有何难?”
顾况激动地将全诗大声地读了出来:“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”
顾况感慨地说道:“君为少年,能有如此诗才,何愁他日不名扬天下?”
后来,到了贞元十六年(800),白居易果然高中进士。而他的诗名,更是远扬天下,甚至传播到了海外的日本和朝鲜。
赋得古原草送别
白居易
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
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
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
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