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岳
岱宗夫如何?齐鲁青未了。
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。
荡胸生层云,决眦入归鸟。
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
释题
《望岳》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。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,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,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,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、敢攀顶峰、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,以及卓然独立、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。
五岳,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,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拜、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,后为道教所继承,被视为道教名山。分别是东岳泰山(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)、西岳华山(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)、南岳衡山(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)、北岳恒山(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)、中岳嵩山(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)。泰山曾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,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、定鼎中原的象征。
关于杜甫
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颂其诗,读其书,不知其人﹐可乎?是以论其世也”细读作品,要了解杜甫生平。
杜甫(公元712年-公元770年),字子美,汉族,本襄阳人,后徙河南巩县。自号少陵野老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。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,杜甫也常被称为“老杜”。
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,被后人称为“诗圣”,他的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后世称其杜拾遗、杜工部,也称他杜少陵、杜草堂。
杜甫创作了《春望》、《北征》、《三吏》、《三别》等名作。759年杜甫弃官入川,虽然躲避了战乱,生活相对安定,但仍然心系苍生,胸怀国事。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,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,从其名作《饮中八仙歌》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。
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,他有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的宏伟抱负。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,但后来声名远播,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,大多集于《杜工部集》。
写作背景
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。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(736),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,到兖州去省亲——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。此后大约三四年内,他一直在山东、河北一带漫游,结交了不少朋友,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。 这是一首古体诗。
初读诗歌,熟读成诵
1.一读《望岳》,圈画自己弄不准的字音和弄不准的词句。
2.二读《望岳》,结合课下注释,读清字的读音、诗句的节拍及重音。
3.三读《望岳》,这是五言诗,朗读时按二/三结构。语调、语气、节奏要好好体悟。
研读文本
1.“齐鲁青未了”对描写泰山有何作用?
在齐鲁大地上,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,以距离之远衬托泰山之高峻、连绵。
2.请从“钟”字入手,对“造化钟神秀”这句诗作简要赏析。
①这句话的大意是“大自然汇聚了天地间的奇丽景色”,“钟”在这里是“积聚、汇聚”的意思;
②用一“钟”字,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,写出了远望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色。
3.有人评价此诗“‘割’字奇”,品析“割”这个字,指出奇在何处?
①“阴阳”分别指山的南、北两面,山南向阳,天色明亮;山北背阴,天色晦暗。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,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,
②“割”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。
4.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”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“登泰山而小天下”,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。请说说你的理解。
写出了不怕困难、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。
拓展研读
望岳①
杜甫
西岳崚嶒竦处尊,诸峰罗立似儿孙。
安得仙人九节杖,拄到玉女洗头盆。
车箱入谷无归路,箭栝通天有一门。
稍待秋风凉冷后,高寻白帝问真源②。
【注】①杜甫《望岳》诗,共有三首,分咏东岳(泰山)、西岳(华山)、南岳(衡山)。这一首是咏西岳华山,当时作者被贬华州司功参军,不久便辞官携家迁徙。诗中的玉女洗头盆、车箱谷、箭栝峰、通天门皆为华山著名景点,以地名巧妙入诗为本诗一大特色。②白帝:即少昊,古代汉族神话中五天帝之一,主西方之神。真源:本源,这里指仙道。
1.诗的首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?这样写有什么用意?
①诗的首联写华山高耸突兀,周围的小山峰像儿孙一样拱卫着华山主峰,写出了华山的高大雄伟;
②这样写紧扣诗题,切合仰望华山之意;抒发了诗人对华山的仰慕之情;为后文写华山险峻难攀做铺垫。
2.这首诗与《望岳》(岱宗夫如何)同为咏山之作,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,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。
①咏东岳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,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,抒发了诗人勇攀高峰、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,透露了诗人早年的宏大抱负;
②咏西岳诗极状华山之险,但作者登山之热情已无,即使有,也只是想秋后登顶求仙问道,以排遣内心的苦闷,全诗重在表达诗人理想不可实现的失意彷徨之情。